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资讯 > > 正文

观察:痛别!保护国宝的“国宝”,走了

2023-02-18 09:02:35 来源:封面新闻 分享到:

封面新闻记者 谢杰

2月16日晚,封面新闻记者从西华师范大学获悉,被誉为“中国大熊猫研究第一人”的胡锦矗教授病逝。

胡锦矗,1929年3月24日生于四川开江,动物学家,西华师范大学珍稀动植物研究所教授,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他是国际公认的大熊猫生态生物学研究的奠基人,被誉为“中国大熊猫研究第一人”。他曾组织领导了我国第一次大熊猫调查,建立世界第一个大熊猫生态观察站,曾任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首任主任,是我国大熊猫研究的标志性人物。


(资料图)

1983年的胡锦矗。(图据西华师范大学)

1

独创“胡氏方法”

国际公认的大熊猫生态生物学研究奠基人

1974年,45岁的胡锦矗作为四川省内知名野生动物专家,受命进入四川卧龙,组建四川省珍贵动物资源调查队,牵头开展全国第一次大熊猫野外调查研究。他研究发明结合其它指标从大熊猫粪便分析大熊猫数量的调查方法,后来被命名为 “胡氏方法”,沿用至今。

运用这一方法,调查队经过四年半的艰苦野外调查,行程9万公里,最终形成一份20多万字的《四川省珍贵动物资源调查报告》。基于这份调查报告,卧龙自然保护区从原来的2万公顷扩建为20万公顷;位于四川省北端的青川县唐家河从一个伐木林场变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宝兴蜂桶寨、北川小寨子沟、马边大风顶等5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相继获批。胡锦矗团队在卧龙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大熊猫野外生态观察站,取名“五一棚”。以“五一棚”为起点,中国大熊猫生态保护逐步走上世界之巅。

胡锦矗曾担任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第一任主任,他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全面探索大熊猫生态环境和生活习性的著作——《卧龙的大熊猫》。胡锦矗也获得了世界自然基金会的最高奖项——“自然保护贡献奖”,被誉为“中国大熊猫研究第一人”、国际公认的大熊猫生态生物学研究的奠基人。

胡锦矗教授在指导研究生。(图据西华师范大学)

2

师生痛心:“先生千古!”

2007年,胡锦矗先生以78岁的年纪“退休”后,依然每天在办公室工作,也依然会到实验室给学生讲授知识。

大熊猫,动物界的“活化石”、中国的“国宝”,而胡老则是人们心中保护国宝的“国宝”。

胡锦矗给研究生上课。(图据西华师范大学)

以创始人胡锦矗先生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国科学院院士魏辅文为代表的第二代,张泽钧、张晋东教授等所处的第三代,韦伟、杨彪、白文科、洪明生、唐俊峰和韩菡等年轻一代为代表的第四代……探索国宝的生存奥秘、解开生命密码,西华师范大学四代大熊猫研究者,坚持了半个世纪。

四代熊猫学者在佛坪、卧龙、蜂桶寨、唐家河、栗子坪、大风顶、大相岭等川陕多地建立大熊猫监测站,这些研究点延伸出来,覆盖到大熊猫分布的各个山系,描绘出中国野生大熊猫的一张生态地图。

2月16日晚,胡锦矗先生病逝这一悲痛的消息,在西华师范大学教职工中传开,大家转发先生有关的报道链接,表示痛心,表示惋惜:“先生千古!”

关键词: 西华师范大学 为代表的 国际公认

x 广告

Copyright   2015-2022 大众超市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014643号-14   联系邮箱: 905 14 41 07@qq.com